焦点!加码新材料和环保业务 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 实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 改革创新催生的“化学反应”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5月的山城重庆,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在长寿区,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一张张洁白的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陆续下线;在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广阳岛(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中化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正围绕长江一级支流苦竹溪开展一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的长江大保护工程……
【资料图】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化学(601117)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重庆的两家下属公司,透过华陆新材的实业突破和生态环境公司环保业务的高速发展,见证了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改革创新所催生的“化学反应”。
打造“两商” 多元业务绘新篇
来到华陆新材公司大厅展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手持高温喷火枪,用1300摄氏度的火焰,对准仅有1厘米的气凝胶复合毡的一面进行灼烧,用手去摸另一面却并不烫手。
这就是被誉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气凝胶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领域、城市热网系统、新能源汽车行业、航空航天和日常消费等领域。
近年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积极发展实业新材料业务,华陆新材便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践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两商”(即加快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布局,聚焦基础战略性前沿新材料领域,投资成立的气凝胶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企业。
“目前,华陆新材已成为我国气凝胶毡产能最高、规模领先、技术领先、产品领先、自动化程度领先的示范企业。”华陆新材总经理徐妥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陆新材将分三期规划投资建设年产30万立方米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以来,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记者来到位于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广阳岛(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远远看到,在苦竹溪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现场,搅拌机、吊车正繁忙而有序地工作着。
“作为长江大保护重点项目,苦竹溪项目正如火如荼展开,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助力长江大保护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践、加快打造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生态环保板块作出重要贡献。”生态环境公司总经理卢召义介绍。
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唯一以环保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二级企业,生态环境公司以生态环保工程和环保产业“双轮驱动”为战略定位,围绕“双碳”加速环保产实业布局。两年间,生态环境公司实施了超过30个生态环保工程和实业项目,涵盖生态环保各个细分领域。“当今环保和双碳经济正高速发展,生态环保企业也迎来发展黄金期。”卢召义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和工业污水等环保产业投资力度,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使环保业务运营性收入和利润占公司总收入和利润的50%以上,力争三年内使收入突破50亿元,五年内突破百亿元,力争5年内培育一家细分领域的环保公司。
作为化工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在化工新材料、绿色环保等领域攻关拔寨,形成了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了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
发力混改 汇聚发展新动能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混改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公司全方位改革的新局面。”华陆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晓红表示,华陆公司与万华化学(600309)混改完成后,形成了“央企品牌+民营机制+员工活力”的新优势。2022年,华陆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较混改前增长63.3%、169.6%、172.7%,混改以来连续2年分红不低于投资额的15%。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自2019年起,启动了内部混改试点,确立了6家混改试点单位,并完成30家二三级企业混改,共引入外部资本约46亿元。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混改试点单位之一,华陆公司从自身出发,两级联动推进混改。子公司层面,引入外部资本合资新设公司并探索核心骨干员工跟投。
“华陆新材设立之初,就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设立股权结构,由华陆公司控股,设立了员工跟投平台,引入产业基金和战略投资方,在充分考虑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各股东方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元股权结构。”徐妥夫表示,各股东方优势互补,为华陆新材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从2020年9月公司设立到2022年2月装置投产,仅用了一年零五个月时间,公司便在2022年投产首年实现新签合同额1.89亿元。
本级公司层面,华陆公司成功引入万华化学作为战略投资者,同步审慎开展骨干员工持股。“混改后,华陆公司与万华化学强强联合快速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目前,双方联合总投资20多亿元的电池专用化学品、含氟材料系列产品项目已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华陆公司‘技术+’特色实业战略落地再加速,第二增长曲线加速形成。”刘晓红称。
此外,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首批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二级企业,生态环境公司自2020年9月组建以来,创新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市场化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经两年初创期努力,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由弱渐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卢召义表示,预计今年公司完成新签合同额50多亿元,预计实现收入20亿元至25亿元,预计实现利润8000万元至1亿元。可以说,生态环境公司已经走上了良性的快速发展之路。
深化改革激活了发展“一池春水”,自上而下、从里到外的活力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释放涌流,不断汇聚成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强动能。
创新机制 驱动内生新活力
股权变革带来了质的变化,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改革发展红利。
“现在员工都能以企业主人和股东的心态积极参与公司管理,员工的主动性显著提升,特别是骨干员工积极主动献言献策推着公司走,主动参与到公司的战略制定、市场开发、生产经营、风险防控等重大事项中来。”卢召义表示,通过改革将集团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进行深度绑定,建立起了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极大激发了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观念一变天地宽。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打出一套市场化体制机制的“组合拳”,激活了集团上下内生动能。
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骨干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运用中长期激励政策,5家混改企业1000余名核心骨干员工持股出资约4.3亿元,13家创新领域实业投资项目及新设企业1900余名核心骨干员工跟投超7.2亿元。同时,扎实推进股份公司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向485名核心管理、技术骨干授予限制性股票5996万股,授予价格为4.81元/股。
生态环境公司深化“以混促改”,创新搭建了骨干员工持股平台。
“两年多来,我们实现了员工持股平台的搭建和有效运转,企业活力显著提升。”卢召义介绍,公司集团持股85%,公司员工持股15%。目前共有员工合伙人41人,其中公司高管以上10人持股64.7%;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31人持股35.3%,且认缴金额不低于其年收入的50%。
为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搬走了“铁交椅”,砸掉了“铁饭碗”,打破了“大锅饭”,真正实现了机构层级能升能降、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
“公司上下实行工资分配与考核强挂钩,总部同职级收入最大相差2倍,所属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水平最大相差达7倍。”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改革办公室主任王庚柱表示。
以华陆公司为例,公司全面建立360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差异化薪酬体系,2022年公司中层干部正职收入差距达2倍以上,中层干部副职收入差距约4倍,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近14倍,有效拉开了薪酬差距。
“二级企业搞不好就变成三级企业,三级企业搞不好就销号,新员工实现100%公开招聘,市场化退出员工近5800人。不仅如此,集团10家所属企业21名正职、18名副职干部因业绩不达标、履职不力被免职、降职或责令辞职。”王庚柱表示,近年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两级企业总部人员编制压减15%,三级分子公司压减33%。
“公司以能力论收入、以结果论成绩,对于年度考核结果达不到70%红线指标的人员,将面临降职降薪或市场化退出。”卢召义表示。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令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7亿元、利润总额17.3亿元、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31.1%、36.1%,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当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改革正在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全力以赴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创造新业绩。